山川異域 滬滇同心
----云南屏邊縣黨政代表團與上海企業舉行交流座談會
8月19日,云南省紅河州屏邊縣黨政代表團冒著酷暑來上海開展招商考察、交流、洽談活動。屏邊縣縣委副書記楊富丞率領副縣長吳先洪、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彭保全、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局長湯開偉、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李海國、縣投資促進局局長甘娟一行,在新民晚報大廈會議室,與新民晚報社區版總編周忱、副總吳梅、斯維登集團副總裁、上海途域旅游夏金輝、上??崧脗髅娇偨浝硗蹒?、上海加游文旅總經理張海濱等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座談。
座談會上,楊富丞副書記向上海媒體和企業家詳細地介紹了屏邊縣的基本情況,楊書記指出屏邊是一塊有資源、有底蘊、有活力的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希望共同聚焦屏邊縣的優質旅游文化資源,推動上海與屏邊親密合作,深化情誼,攜手并進,共贏發展。吳先洪副縣長概括介紹了屏邊縣的文旅特色:百年滇越鐵路、千年苗寨、萬年火山、億年桫欏,值得上海的企業家認真關注,攜手合作。
“上海要加強和邊疆地區的對接,發揮媒體宣傳職能,利用自身社會資源豐富的優勢,為邊陲城市的建設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新民晚報社區辦周忱總編在發言中表示。斯維登集團副總裁、上海途域旅游夏金輝表示曾經在紅河州開展過民宿業務,對屏邊的農副產品非常感興趣,也希望能夠在上海和屏邊之間形成一條快遞捷徑,讓屏邊生態農產品荔枝、獼猴桃、枇杷等,走進上海千家萬戶。
座談會上參會人員各抒己見,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大家紛紛提問題、獻良策、謀合作,共同促進屏邊縣文旅產業蓬勃發展。雙方衷心希望,通過這次交流,能加強上海與屏邊的相互了解,為今后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并爭取早日開花結果。
附:屏邊縣招商資料
一、基本縣情
屏邊苗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州東南部,距省會昆明320公里,距州府蒙自59公里,距國家級開放口岸河口95公里。國土面積1906平方公里,轄4鎮3鄉,76個村委會、4個社區。聚居著苗、漢、彝、壯、瑤等17個民族,戶籍人口16.11萬人,常住人口12.9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9%??h內最低海拔154米、最高海拔2590米,境內生態環境優越,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覆蓋率72%,林木綠化率69.8%,擁有大圍山國家公園、天然大睡佛、國內罕見的史前陸地火山遺址、舉世矚目的滇越鐵路人字橋等自然人文景觀,民族風情濃郁,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先后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范單位”“中國天然氧吧”“省級文明城市”“云南省美麗縣城”“云南省特色小鎮”等殊榮??h委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二、四大優勢
立足新起點,我們深入研究、客觀分析,在高質量跨越發展中找準定位,發展有優勢更有潛力。
區位優勢。在對外開放重大戰略背景下,南亞東南亞是東盟與云南長期合作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云南把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同共建“一帶一路”、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有機銜接,以建設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為引領,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全力構筑對外開放新高地。蒙屏高速建成通車,屏河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屏邊至蒙自、河口均實現公路1小時到達,隨著州府蒙自即將通高鐵,2小時內可抵達省會昆明。泛亞鐵路東線蒙河鐵路穿境而過,“復興號”城際列車開通運行,縣內設有屏邊站(客、貨運)和新現站(貨運)2個站點,具備較成熟的物流條件。在省域副中心和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河口口岸跨境合作區的重大戰略布局下,向北可融入滇南中心城市;抓住河口口岸城市建設契機,可主動承接口岸建設和產業轉移,進駐新現加工園區,屏邊可實現從邊疆后方轉為開放發展的前沿陣地。
(二)資源優勢。一是根據不同海拔帶自然環境和資源稟賦,重點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目前全縣累計發展以屏邊荔枝、屏邊獼猴桃、枇杷為主的特色水果30萬畝,以杉木、榿木為主的用材林112萬畝。屏邊荔枝、屏邊獼猴桃、屏邊草果等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個,獼猴桃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和第二屆全國獼猴桃品鑒會“金獎”。二是作為云南省首批“云藥之鄉”,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屏邊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也為人工馴化種植名貴中藥材、研究開發創新藥物、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用植物新品種和新藥品種、增強中藥現代化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基本條件。近年來,累計發展砂仁、屏邊三七、石斛、滇黃金、重樓等中藥材30萬畝,大健康生物制藥產業基礎不斷夯實。三是全縣每年水資源總量13.7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10000余立方米,是全省、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2倍以上。目前,已申報的橋田水庫和石夾槽大(2)型水庫被列為云南省“十四五”興水潤滇工程規劃建設項目和儲備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中。豐富優質的水資源不僅能為屏邊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還能有償為蒙自等滇南中心城市提供優質水源補給??h城周邊大圍山自然保護區優良的自然生態和300萬年前噴發形成的阿季伍火山造就特殊火山熔巖臺地,孕育了得天獨厚優質的飲用礦泉水資源,形成富含鍶、偏硅酸、低鈉、低硬度的珍稀火山冷泉,是全國3個優質的火山巖飲用天然礦泉水源地之一。目前已成功引進珍茗金龍等龍頭企業對縣內優質飲用水資源進行開發,打造品牌飲用水產業前景廣闊。四是大理石資源豐富,是國內少有的巨型大理石露天礦,被稱為中國四大石材基地之一,已探明儲量約20億立方米,品質優良、色澤豐富,以細膩、色彩優美、光澤度高、色調柔和等特點而遠近聞名,現有6個大理石礦采礦權。國際國內石材市場板材需求量大,產品供不應求。無論是從資源、質量等情況看,還是從國內外市場以及對外關系等情況看,屏邊縣大理石產業開發正處于一個極為有利的發展環境之中,大理石產業開發具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礦山已修通連接326國道的運輸公路20公里,可達屏邊火車站;另一運輸公路20公里,通往新現鎮可達蒙自,交通運輸方便。架設有滴水至礦山9公里10千伏專用電路,400千伏安變壓器配備足夠礦山機械化用電;160立方米高位水池和600立方米循環水池及輸水管路聯通,能滿足礦山機械化生產和礦區生活用水。
(三)生態優勢。屏邊是全國第一批54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存著相對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特別是境內的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更是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天然美容院”。全縣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72%,遠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近五年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年均值為38,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6300個/立方厘米,最高達20000個/立方厘米,是大西南地區綠色生態安全屏障,可提供生態賦能。作為云南省第一批4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之一,在實現“兩山”理論轉化、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將充分匯聚國家和省、州在產業發展、市場培育、金融貸款等領域的政策紅利。
(四)人文優勢。作為少數民族自治縣,我們擁有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花山節為代表的傳統民族文化資源,作為中法越文化最早的交融地,滇越鐵路與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并稱為世界三大工程奇跡,屏邊段76公里從海撥150—1300米,疊溪飛瀑,山崎嶺峻,是整條鐵路景觀最美所在,標志性工程“人字橋”,被列入《世界名橋史》?,F階段,通過作風效能革命,全縣上下干事創業精氣神激昂振奮,“重商、親商、安商、富商”氛圍越發濃厚。屏邊天然蝦青素項目用地成片開發方案僅用70天通過審批,700余畝項目用地征遷工作歷時60天即將完成。同時,結合國家和省州政策,相繼出臺穩增長促發展若干措施和招商引資獎勵補助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推行一組團“媽媽式”優質服務,千方百計為企業紓困解難,增強服務質效,全縣營商環境綜合評價連續三年位列全州前三,排名全省前列,服務質效得到了各類市場主體高度贊許。
三、五大主導產業
近年來,我們堅定不移貫徹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綠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等決策部署,研究確定并聚力發展以“林、果、藥、水、旅”為重點的“5+N”產業體系。
(一)依托豐富的林木資源,發展木材深加工產業,打響“生態林”品牌。全縣森林面積189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1072萬立方米,森林年生長量56萬立方米。其中:杉木面積90萬畝,杉木蓄積580萬立方米,總產值35億元;榿木種植21萬畝,蓄積量96萬立方米,總產值5億元。目前,屏邊縣杉木、榿木種植已有較大規模,且與屏邊相連的周邊縣市種植規模也較大,每年出采量預計77萬立方米。十四五期間,全縣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額為114萬立方米,每年采伐量大,出材率較高,做大做強木材深加工產業有較大潛力。我們正積極研究對接碳排放碳中和碳匯指標交易機制,通過市場手段實現屏邊存量88萬畝生態林生態效益價值轉化;大力培育或引進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生態板和木質纖維加工、基質生產企業,開發利用好屏邊優質人工用材林資源。
(二)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高品質水果產業,打響“云上果”品牌。作為云南重要的熱帶水果產地和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零工業污染縣,已形成較大規模的綠色生態水果產業,水果品質獨特、優質,但冷鏈、物流、倉儲等配套設施薄弱,農產品銷售仍以初產品為主,市場競爭力弱、占有率低,規劃建設農特產品加工及倉儲物流園區,對生態水果走高端化、市場化潛力巨大。我們將依托國內一流科技團隊及專家工作站力量,持續推進新品種經濟林果和高海拔荔枝、枇杷、龍眼母樹園基地建設,保持屏邊水果品種領先和品牌優勢;大力扶持和引進果酒、果脯、果干生產加工企業,提高附加值。
(三)依托富集的道地藥材,發展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打響“苗嶺藥”品牌。屏邊具有發展多種中藥材種植的地理氣候資源優勢,孕育了豐富的野生中藥材資源,據第四次國家中藥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共有藥用植物1607種,國家級重點藥材77種,占全國、全省重點藥材普查總數的22.13%和29.85%,是云南省中藥材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生物醫藥產業種植規模居全州第一。砂仁、草果、三七等種植初具規模。2021年實現生物藥業農業總產值5億元,生物產品銷售收入3.5億元。打造“屏邊砂仁”“屏邊草果”“屏邊三七”等特色品牌中藥材加工基地前景可觀,通過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更具潛力。
(四)依托獨特的火山冷泉,發展高端飲用水產業,打響“火山泉”品牌。境內相對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涵養了優質、豐沛的水資源,全縣每年水資源總量13.7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1000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擁有量的兩倍多。滇東南唯一保存完好的阿季伍火山,在百萬年前的火山噴發中形成了特殊的火山熔巖,孕育了得天獨厚優質的飲用礦泉水資源,形成富含高偏硅酸、低硬度的珍稀火山冷泉,是全國3個優質的火山巖飲用天然礦泉水源地之一,長期飲用具有軟化血管、降低結石病發病率等功效。規劃建設飲用水加工園區,打造水中精品,飲水思源助力“健康中國”,品牌飲用水產業有望做成億元級支柱性產業。
(五)依托奇彩的自然人文資源,發展康養文旅產業,打響“康養城”品牌。屏邊地處北緯23度,是“太陽轉身的地方”,具有“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征,歷史人文、民族文化、自然觀光資源和山地運動等旅游資源富集,圍繞滇越鐵路(人字橋)、大圍山國家公園、滴水苗城三張名牌,規劃建設以滴水苗城為集散中心,滇越鐵路為主線,大圍山、人字橋、蒿枝地、咪租河為組團的“一心一線四組團”旅游空間布局。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將健康步道與大圍山邊界融合,打造獨具原生態特色的森林康養步道;建設大圍山生物多樣性科研基地,打造體驗森林野趣暨科考、探險、休閑、避暑、養生、研學旅游的好地方,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結合滴水苗城創建4A級旅游景區,加快建設屏邊縣滴水苗城康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優化開發運動休閑基地、中醫藥康養小鎮、森林公園等一批精品康養旅游項目,多元化開發康養旅游產品,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和產品體系。依托屏邊縣西部山地和中部南溪河谷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林果資源,發展農業觀光采摘康養旅游,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康養小鎮和農業康養休閑區。以優越生態環境為基底,以苗族文化為內核,以生態度假為主導的民族文化、邊地文化和森林文化融合發展逐步顯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Copyright @ 2008-2016 www.wmkj118.cn All Rights Reserved 東方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829 875 9@qq.com